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据统计,我国城镇人口已接近5亿,城镇化率近三成,且有与日俱增的趋势,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从经济与管理的角度出发,把城区与农村交汇处称为城乡结合部。随着一些新的楼盘、社区的相继而起,城区不断扩展,不断产生新的城乡结合部,各地的人们云涌而入,使这类地区在经济结构、人员居住、行政管理、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形成了其自有的特点。
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家长素质悬殊比较大,不少家长家庭责任感欠缺,对教育问题较为冷漠,常常将儿女的教育责任推给学校和教师。家庭文化氛围不浓,缺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部分家长缺少科学的观念和方法,甚至由于家长个人的不良习惯影响着子女教育,对子女教育失去控制。城乡结合部的孩子由于受到城镇文化的长期熏陶,通常较有灵气,活泼好动,信息来源广,接受新生事物快。但由于所处的社区复杂,影响、干扰源多且强度大,部分学生上学敷衍应付,精神萎靡不振,意志力薄弱。碰到困难缺乏应对的毅力和信心,行为习惯缺少规范,学习缺乏主动性,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学习成绩普遍低下。城乡结合部学校由于位于城区边缘,容易吸纳素质高优秀的教师,然而,由于这类地区经济通常比较活跃,商机无限,吸引着部分教师,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位于这一地区的初中的校风、学风和教风“三风”建设存在较大困难,学校管理难度比较大,教育教学质量普遍较差,学校发展普遍较缓慢。国内外学者曾对此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如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初,北京和上海等地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西区中学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初级中学,是西区办事处为适应社区经济发展,解决西区部分地方居民子弟入学困难而新建的一所学校,把原沙朗中学和筹建中的西区中学合并,于2002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学校校园环境优美,设备先进,有一支年轻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社会期望值较高。然而由于建校时间短,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还没形成,教育教学质量还不尽人意,学校发展缓慢。如何加强“三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西区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已成为我校全体教职工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选题的价值
本课题力图通过西区中学这一个案研究,探索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三风”建设的新路子,以使教育适应当地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本课题的价值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兴校,促进教育为社区政治、经济服务。
以课题带动学校的发展,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趋势。研究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探索新的办学模式,能使学校教育跟上时代步伐,为当地培养急需的人才,满足这一地区学生、家长对教育的需求。
2、有利于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学校特色。
城乡结合部地区新的经济与文化教育环境,给学校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这类地区学校如果能很好的把握地区优势与实际相结合,在学校“三风”建设方面勇敢地、创造性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就会产生品质优秀,个性鲜明的特色学校。
3、研究这一课题,不仅对我市许多学校,乃至全国的许多学校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市也有多所初中学校正处于城乡结合部地区,在近年来的办学中,在“三风”建设方面遇到同样的困难,一些矛盾产生出来,且日益尖锐,并且都有共同的特征。如果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总结探索出“三风”建设的一系列经验,将对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主要解决当前影响城乡结合部地区初中学校“三风”建设的几个突出问题。
1、 建立起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基点的注重实效的学校德育体系。
2、 探索出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3、探索出能够形成科研型教师队伍的管理模式。
4、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利用社区及家庭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的教育作用。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城乡结合部地区初中学校的“三风”建设,包括学校管理、特色学校建设、社区教育、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等。根据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现状,要提高这一地区学校的办学水平,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构建学习化社区,弥补学校教育之不足 既然学校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需求,那么就得有一个更广阔的教育空间。学习化社区是一条最佳的选择。构建学习化社区,就是要通过社区的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协调发展,通过各种教育之间的相互沟通与衔接,实现各种教育类型既独立又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做到打破封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全方位教育格局。 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的纵向应向前延伸,走出去为社区服务。学习化社区的横向应向外扩展,将假日中学生也纳入教育范畴,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在假日开办各种兴趣、特长班,使孩子在"全面发展打基础"的前提下,促其"个性发展有特长"。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社区教育网络,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求,形成全社会重知识讲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对学生的学风产生深远的影响。 2、全面提高城乡结合部地区家长的素质。 城乡结合部地区家长的文化层次偏低,已不适应这一地区的发展。原来是农民的,现在转成居民了。原来住平房的,现在搬进了楼房。原来没钱,现在家里有了存款。但这些均不能成为家长素质提高的标志。使这一地区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单凭学校是不够的,家庭、社区、学校三者缺一不可。而现在是一方面教育资源开发程度的滞后,另一方面是教育需求的迅速增加,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我们想利用社区教育,提高家长素质,满足他们对知识更新的需要,满足他们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满足他们对教育子女,束手无策,渴求方法的需求。家长素质的提高,必将对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学校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课题)
4、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课题)
5、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学校要发展,队伍是关键。我们要在教师中倡导“讲学习、讲团结、讲奉献、讲创新” ,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师德水平,形成发展合力;结合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思想,引导教师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