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市105国道与长洲翠景花园之间,矗立着一所建筑造型别致、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完善、教学设施先进的崭新学校——西区中学。它是一所由原沙朗中学与西区中学合并而成的初级中学。学校占地60.1亩,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西区党委提出“要把西区中学建设成为受群众欢迎的现代化一流学校”的指示要求,投入巨资按高标准配置设备设施。学校有先进的校园网络,现代化无纸办公系统,多媒体直播系统,电脑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图书馆,电子图书室,地理、生物园,室内体育馆,400米环形塑胶跑道、三个标准的篮球场和绿草如茵的标准足球场。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级,96位教职工,1600多名学生。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敬业奉献、特别能战斗的教师队伍。
建校以来,全校师生发扬“团结拼搏、合作创新”的奋斗精神,开拓着西区中学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格局。学校追求“以人为本,以德立校,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办学目标,树立“人本育人、创新育人”的教育理念,开展“创特色、上水平”教改实验,努力实践特色项目系列化、特色活动实效化、特色人才多样化。围绕目标抓管理,依据思想抓改革,坚持课堂改革龙头带动,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架起了金色立交桥。
一、以德立校
学校德育实施“以人为本、以德树人”的“铸魂”工程,焕发德育教育改革活力,妥善解决“德育领先”和“教学为中心”的关系,确立“教书先教做人”作为学校工作的准则。我校坚持把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德育队伍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在措施上实行“四管”——严管、细管、自管、共管,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在工作中,学校强调德育工作的方向性和层次性,重视实践性和时效性,使德育工作系统化、网络化,德育活动系列化、特色化;并根据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对不同年级制定不同的德育目标,分别开展“迈好中学第一步”、“迈好青春第一步”、“迈好人生第一步”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采用“四线四级” 立体德育工作模式:“校级、处级、年级、班级”教师管理线;“党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小组长”学生自管线;“科任老师、学习委员、科代表、合作学习组”学科互动线;“法制教育、健康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齐抓共管线,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八大系统:塑魂工程教育系统,校园文化教育系统,师生日常行为规范系统,法制教育系统,学科教育系统,榜样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网络化教育系统。充分利用学校电视直播系统和先进的校园网络资源,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创设德育教育学习网页,开辟网上德育论坛,播放爱国主义教育、法制、禁毒、安全、健康教育专题片,制作形象生动的教育课件,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教水平等。
由于学校地处中山“尖沙咀”西区繁华商业区城乡结合部,社会环境复杂,学生家长多数都是从商或养殖,学生的行为规范、学习习惯差别较大,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面临这样复杂特殊的教育环境,客观现实呼唤我校德育工作必须顺应实际需要,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法制教育为特色的系列教育活动。学校实施“以法治教、依法治校”教育改革方案,建立了永久性法制教育基地,掀起了“爱国、尊重”德育创新教育热潮,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特别是持续开展的禁毒教育“八个一”工程和“塑魂”教育“十个一”活动,引起了校内外的强烈反响和一致好评,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使我校师生违法犯罪率一直保持为零,并被授予“中山市西区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治安综合管理优秀单位”及区“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学校采用“疏导熏陶”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并把健康人格的培养渗透到各门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中。学校非常重视师生心理疏导工作,建立舒心阁、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心理咨询信箱、健康教育墙报,心理咨询室设有男女各一名有经验的心理辅导老师,针对学生档案的记录情况,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谈话做到“四入”——入情、入理、入耳、入心,力求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防止学生逆反心理。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场、商场、大自然参观学习、劳动实践,进行“浸泡式”熏陶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的疏导熏陶,润物细无声,促使了学生人格的发展。
二、以质兴校
学校坚持“以德树人、以质兴校”的治校方略,坚持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先导,师生行为规范教育、常规教学为基础,多媒体教学为手段,素质教育为目标,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强化新课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优化课堂教学,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己任,把每位学生看作一轮太阳,是学校的育人目标,让每位学生成才是学校的教育思想. 以实施创新教育为突破口,以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课程为载体,全面打好基础、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使教学质量不断迈向新台阶。教学实施“程序化、规范化、课程化”的管理流程,按照“目标管理、计划管理、过程管理、评价管理”的程序进行,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将教学总目标分解成阶段性教学目标,落实到课时教学目标。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全面落实新课标。教师每人每学期一节公开课、一篇教研论文、一个参评教案、一个优秀课件、一个教学课例。学校实施以培养青年教师为对象的“青蓝”工程,采取“一帮一”结对子、引路子、定尺子、压担子、搭台子、结果子等措施,使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如:赵建中老师被评为“市教坛新秀”,陈淑群老师被评为“市优秀教师”,杨朝青教师被评为“区名教师”。学校大胆使用中青年教师,一大批中青年骨干迅速成长,林肖红老师、肖国栋老师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王琼桃主任被评为“区名教师”。数学科组采用“分层教学”,对教学质量定期考核,跟踪分析,及时反馈,已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多次超市平均分,被评为区中心教研先进科组。学校大力投资信息化硬件设施,现已拥有先进的计算机300多台,服务器6台,计算机总控室1个,电脑室3个,多功能媒体室3个,语音室2个电子图书馆1个,32个教室全部配备有计算机,进行计算机教学。软件方面,学校拥有中教星教学系统、网站发布系统、教学资源平台、VOD视频点播中心、电子图书等,全体师生都搭上了信息高速公路的直通车,能够及时、快捷地查找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同时校园网上有需要协同工作的“公文管理”、“工作管理”、“项目管理”。现所有教师都已经实现教案电子化,并制作了自己教学所需的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精美课件,开展多媒体教学。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发展了学生的全面素质,教学效果显著。中考成绩稳步上升,在刚刚过去的2004学年升中考试中,有37人考上市重点高中,有120多人考上市一级高中学校,创西中历史新高。在各项学科竞赛中,63名学生荣获市、省、国家级奖励;教师的教研论文共有八十多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三、以美塑校
我校坚持探索“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美育特色教育,培养各项有专长的特色人才。学校一手抓静态美的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教育方针、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社区新貌、文化走廊、英语风情街、冠军之路、象征学校“团结进取”精神风貌的校园雕塑,图文并茂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各种形象生动的文化艺术橱窗,让师生每天步入校园,能从校园文化中领略人生意义,吸取精神力量,鼓舞斗志,奋发向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另一手抓动态美的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让艺术教育绽放奇葩:学校以养成教育为基础,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艺术、体育特色教育为重点,让课外兴趣活动和校外教育实践成为深化素质教育的“载体”,构成我校校园文化精髓,形成系列的西中人文精神教育。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教育学生继承校园文化精华,发扬校园人文精神,展现体艺特长才华。我校素有“足球特色”之美称,已经多次登上中山市 “杰士美杯” 足球锦标赛初中组冠军领奖台,被评为“中山市足球训练先进单位”。钟有明老师获中山市独唱比赛一等奖,黄雪等同学获市美术作品比赛二等奖。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陶冶了师生的情操,开启了学生的智慧。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学校被评为“校园文化先进单位”。创办美育特色教育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四、以研强校
学校坚持走“科研强校、科研兴校”的道路,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深入展开课题研究,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向全体教师提出“不做教书匠,要当教育家”的口号,引领全体教师创建科研型学校,已选定《城乡结合部初中的“三风”建设研究》这一求实研究课题,现正在起步探索。学校确立了“人人学教育理论,科科立教研课题”的科研思路,增强了全员参与科研的意识。语文科组所承担的国家级“十五”期间规划课题《语文学习素质培养与人的发展研究》的子课题—— “语文创新教育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去年,在市语文苏教版教学录像课比赛中,陈雪梅老师的作文创新课堂实录获得市二等奖。课题研究论文也多篇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如:徐秀玲副校长的和陈雪梅老师的获国家级一等奖。被授予“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实验学校”称号。学校多次承担了全市中学语文创新教育观摩课,先后由袁小平、邱建棣、陈雪梅、张红红等老师执教,获得到会领导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英语科组充分利用学校的“英语风情街”,营造语言交际环境,探索“疯狂”英语教学,并请外教来校授课,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山市“明日之星”风采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有23名学生获国家级、市级奖励。成功协助人民教育出版社、市教育协会在我区举行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暨《英语(新课标)》教学研讨会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现场观摩课教学活动,受到与会者的好评。王琼桃主任、杨潮青老师分别被选派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英语骨干教师澳洲、新西兰学习团”,专修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学成后的汇报观摩课得到了市、区领导和同行们的充分肯定。教学科研有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志高图远,真切育人,创立现代化教育教学发展基业,有效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和教育教学水平。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学校正乘着建设教育强区的东风,追求卓越,神速向“市一级学校”迈进!你看,朝气蓬勃的西区中学,正放飞理想的翅膀,在西区这片充满美好希望的教育教学原野上,展翅腾飞!
校训:爱国,诚信,合作,创新
采访语录:(温 学校管理)
构建教师管理的新模式,必须根据新时期的特点,把握内涵管理和制度管理、安全管理和危机管理、内循环管理和对外流动管理的三大关系,努力依据对人类行为的最准确观念而行动,积极营造体现合作与竞争,民主和谐,奋发有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文氛围。制度管人,综合评估,对规范教师的行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